關於我們
初期教會史簡介:
一九五九年,褔音傳入掌牛山
一九五九年,任雅各牧師(當日稱任雅各傳道)為了探望一位教會的弟兄(荃灣五旬堂的會友),首次踏足元朗這偏遠的山區掌牛山(即現今的崇山新村)。起初任牧師人生路不熟和言語不通,幸遇一位懂說國語的村民。這村民與任牧師傾談間,對福音產生了興趣,並期望任牧師到這裡來傳福音。

自此,任牧師邀約黃月瑛教士(荃灣五旬節堂)多次探訪掌牛山的村民。日間,他們在這村裡逐家逐戶探訪和派福音單張。晚上,他們在村裡一個家庭中舉行佈道會。經一年多的探訪佈道,因而有十多位村民決志者受洗加入教會,當中包括張肇唐、胡雲、李應等前輩。
初信者受洗後,任牧師與黃月瑛教士,除肩負荃灣五旬節堂的教會繁重工作外,每主日下午還在這村裡舉行家庭崇拜。
一九六零年~一九六一年、興建教堂的風波

次年,因這家庭聚會的地方不大(只能容納十餘人),有部份村人須坐在屋外聽道,有時或受日曬雨淋、寒冷風吹之擾。因此,各肢體同心合意仰望主,祈求主賜一塊地方建堂。及至一九六零年夏季,組織建堂委員會,向政府申請建堂,一九六一年獲得批准,即時建堂籌款,並獲荃灣五旬節堂很多會友捐助。
第一次建堂選址,初期是在本堂會友李應家對面的山坳上(該地經東江士多約行五十米到達)。工程進行時,肢體們出錢出力,既在工地上鋤泥平地,又淘沙造磚。豈知正遇清明節期間,錦田村掃墓的村民看見,阻止施工,指風水受破壞。雙方爭持不下,陷入僵局。
任牧師聞訊趕到工地,勸導教友以愛心禮讓,凡事禱告,耐心仰望神。其時任牧師專訪了錦田村父長,也相約村民和理民府官員出席商談,相方各讓一步,村民允許賠償教會的損失,教會則須覓其他地方建堂。理民府官員也願意協助另找建堂合適地點。

不久找到今天教會的所在地方,進行建堂,又豈知這次又郤遭老圍村村民以同樣理由作出反對。事不得已,任牧師惟有相約老圍村村民及理民府商議,然而三方商議未果,任牧師禱告等候,隨之邀請「新界神召會」會友譚先生幫助再從中交涉。原來譚先生與十八鄉老圍村陳村長私交甚篤,故陳村長毫不猶疑准許在此地點興建教堂,並偕同親往理民府簽署為據。
一九六二年~一九六四年,教堂的建造
教堂是依山而建,教堂外有一彎溪水,兩旁山崗。原想用沙磚蓋建教堂,不料大石滿佈溪水旁山岡上,而且村中住民不少為客藉五華,極負盛名的打石師傅,故就地取材,改以巧工鑿成的石塊蓋造聖殿了。教堂中現存的正中大樑則是以人力,背頂肩抬由大棠道老圍村口約用個二個小時運到工地。至於籌建經費時有不敷,最終總費一萬逾元才峻工。並於一九六二年十一月十一日舉行獻堂典禮,名為《基督新村五旬節堂》。直至一九六四年易名為《基督新村真道堂》。
現名《崇山新村真道堂》。編者按:【崇山】者,亦如聖經所云:「我要向山舉目,我的幫助從何而來?我的幫助從造天地的耶和華而來」 (詩篇一百二十一篇1-2節)。